7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公司考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這個消息,今天媒體都有報道。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媒體都以各種方式突出處理了李克強總理在座談會上所說的一句話:要繼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更好適應市場需求和群眾愿望。
媒體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媒體知道受眾想看什么,公眾關注什么。當然,這實際上也反映了總理也知道人們在關注什么。區別在于,總理不僅知道人們在關注什么,也知道電信、移動和聯通這三大運營商有實力、有空間進行提速降費,有能力、有辦法更好適應市場需求和群眾愿望。
 
不過,從以往的經驗看,公眾也十分清楚,盡管有總理發話,但有實力、有空間、有能力、有辦法,也仍然不能等于有意愿和有動力。實話說,如果在商言商,運營商利益最大化的可心事就是等速提費,次之為提速提費,再次則為提速等價。
而另一方面,在現有市場格局中,“群眾愿望”能否被運營商放在心上,且將其化為總理提出的“要繼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的推動力,無論如何也是有待觀察的事情。
 
至于“市場需求”,以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現有的市場地位及其格局,恐怕也難以對其形成提速降費行動的市場壓力。從最近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幾乎同時宣布、且將在同一天取消移動電話漫游費的舉動中,人們就不難看到在中國電信市場上的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市場地位及其格局:這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不僅沒有競爭,而且不是共謀、勝似共謀。這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于消費者而言,本就是一體三面之物,以市場需求表現出來的“群眾愿望”難以在“三面”之間撬開任何縫隙,以使之產生摩擦、形成競爭。
 
沒有競爭,運營商的行為就只有市場之形而無市場之實。這也是為什么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運營方向和經營目標老是要總理來發話的原因。以取消漫游費為例,其“群眾愿望”和“市場需求”存在已久——至少有10年以上的時間,其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乃至各界人士都呼吁電信運營商能夠“少吃一口”讓利于民,以致最近幾年人們已經怠于再提此話。這個呼吁的效果如何,相信人們都已看到。這也難怪,因為市場不相信呼吁,而只相信競爭。
 
以中國的移動通信用戶數量和數據用量,只要經營得當,其所能形成的規模效益絕對居于世界第一。這個事實,是中國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提速降費、提質降費的客觀根據。提速降費、提質降費,是呼吁,但不是乞求。
當然,將呼吁所代表“群眾愿望”轉化為市場需求,轉化為運營商競爭的動力,必須以相應的市場結構為根據。以現有的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同時宣布其市場行為、同時實施其市場行為所反映的市場格局,“群眾愿望”恐怕將和以往一樣,碰到的是鐵板一塊、一塊鐵板。
 
當然,在現有機制下,市場還只是事情的一面。人們也注意到,在上述消息中,除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公司的相關人員參加了總理主持的座談會外,作為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政府主管部門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負責人也參加了這次座談會。在繼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這件事上,總理發話的意義,就在于這個目標的提出及其達成,已然是相關部門和運營商的行政職責,而行政績效所附帶的獎懲后果,行政問責所具有的軟硬約束,都應該促使運營商向著提速降費的目標推進。 |